糕飛.想點三十而立.努力發奮

2009年1月28日 星期三

Anobii 虛擬書櫃

+ 暫沒回應
有否覺得家中的藏書亂糟糟的?有否遇到不知那本書已買、那本未買的情況?經過歲月累積後,很多時會忘記自己的藏書情況,有時更會再買已買的書回家,也很容易忘記什麼書已看、什麼未看的。不行了,是時候執拾一下了,不然會被書壓死的,每次這樣想而行動時,一看見凌亂的書櫃時,便感力不從心,任由問題坐大。

物理上的不行,不如作個數位上的整理吧?現在網上有不少這樣的虛擬書櫃,讓各位整理一下家中藏書。個人偏好用的,是 aNobii 。用法嘛,就是建立書櫃後,加入自己已有或欲購或看過的書藉。那麼將來要找回想看的書啦、已買的書啦會很方便的。它的介面簡潔,很易使用的。

aNobii 有書本是最多的。想找書麼?只需用書名、作者或 ISBN 找一找便可以。找不到書麼?那麼自己新增吧。基本上市面的書,十有八九都有在 aNobii 的資料庫裏。就算是十多年前的舊書,也已經有好心人替你新增了。


(可評分或寫感想,選項非常多)

它還可讓你替書評分或寫感想,也可以記錄自己的閱讀日期,甚至重溫日期,何時看書變得一目了然。它也提供統計資料,可看一看自己一年讀多少頁的書。當然,網上書櫃最重要的是分享。自己的書櫃可讓別人查看、留言。你也可瀏覽別人的書櫃,看看有沒有興趣相近的朋友,有的話可將他加入為你的鄰居或朋友,隨時留意對方有沒有新書上架之餘,也可看看自己有沒有興趣,以擴闊自己的閱讀範圍。


(可看到自己的讀書量、從別人那裏找到的書之類)

不過,aNobii 在分享方面做得不太好。總覺得它缺少了一版「新書專區」,只有「最新評論」是不足夠的啊。它雖然有討論區,但是人氣嚴重不足 (還是說喜歡看書的不喜歡跟人討論?),缺乏宣傳。

當然,自己用用才能了解啊。得閒也可看一看糕飛的書櫃,交流交流一下吧。


後話:
除了 aNobii外,也有 iReading 這個選擇,不過覺得它的藏書沒有 aNobii 的多,所以沒有用。不過介面較漂亮,喜歡的話可以試試。
2009年1月23日 星期五

《這雙手雖然小》

+ 暫沒回應
這雙手雖然小的圖像
《這雙手雖然小》也是由作者的 blog 結集成書。市面上已經有不少這樣的書出版了,似乎這種方式是出版社發掘作家的一種新方法。因為覺得作者的文章很有見到,於是買此書送給人的。因為有時一個不認識的人的意見反而是最有說服力的 (嘆氣!)。

作者是讀新聞系出身的,喜歡接觸人和寫人。此書根本上全是寫人,當中有老有嫩,有青年才俊、乘著 web 2.0 的興起幹 IT 的 ,也有做社會企業的女強人,還有一些經驗豐富的前輩。作者將人物寫得有血有肉,鮮明的突顯各人性格。

因為自己讀 IT 的,所以喜歡看作者介紹那些青年才俊 (aNobii 的宋漢生、EditGrid 的李景輝) 的創業之道,當中的哲學、信念、經驗等,特別寶貴、特別吸引。當然,其他篇章如關於《蘋果日報》的黎智英、Apple Inc 的 Steve Jobs、其他的藝人名人如梁永琪、羅范椒芬或作者的親人朋友寵物等等,也很有味道。讀完此書會令你很想認識他們,令你羨慕作者的可以接觸這麼多有趣的人。
2009年1月19日 星期一

音樂

+ 暫沒回應
最近《崖上的波兒》的主題曲大熱,不時「波 yo」聲四起,糕飛也趕熱鬧的到 youtube 找了它的主題曲來聽聽。看到一個小女孩跟一大羣合唱團在合唱,覺得極誇張之餘,也感到那場面的偉大。



(崖上的波兒)



後來再看到《天空之城》的 800 人合唱,加上 200 人的管弦樂的主題曲,真的感動流涕啊。


(天空之城)


這麼大製作的,要多少的努力、多少的心思、多少的統籌力啊?看這些片段已覺震撼了,在現場的話應該會覺得身體內外都充滿音樂,快要溶化於音樂吧。

怎麼兩個音樂片段都有一個白頭阿叔的?查一查,才知他叫久石讓,是負責製作大部份的宮崎峻電影音樂的。原來大家熟悉的《風之谷》、《天空之城》、《龍貓》啦,以至《千與千尋》、《哈爾的移動城堡》及《崖上的波兒》啦都是他製作的。創作那麼多的好聽音樂,真令人佩服。

一向認為,玩音樂的都是神人。能將單音結合成旋律,組成音樂,觸動人心,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。曾想過學音樂,但覺得太難所以放棄了,畢竟需要一些叫「天份」的東西。也好,坐在家中,可聽到美妙的音樂,樂事也。
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

金錢與工作

+ 暫沒回應
工作與金錢從一開始便是掛鈎的。

以前人類要打獵種植才有食物,才可以生存,但自從社會開始分工後,大家不用再去耕種打獵,而是坐在辦公室,幹一些不知有沒有用的工作,換取金錢來換取食物。工作可能是要算數學,想一些別人想不通的數學理論;可能是在公司塗指甲油,以吸引異性;也可能是在翻譯書藉,讓河邊的熊明白捕魚的方法。

總之大家必須工作,才能得到金錢。很多很多人為了生活,甘願做一些自己完全不感興趣的工作。人們也對自己工作的地方的人和事產生不同的情感,然後產生辦公室政治,令人們在工作的地方也要日防夜防,在不開心上增加不高興。人們便開始產生轉工的念頭。

可是要轉工,談何容易?就算成功轉工,萬一情況一樣,不就是白忙了一頓?但適合自己的工作,真的要花時間來找的。可以是工種適合,但環境不好,也可以是相反的。但與其對著不喜歡的人和事,到未知的地方闖一闖也不錯。至少有機會會轉好。

轉工也要考慮先辭職再找工作還是先找工作再辭職的問題。先辭職再找工作的好處是可以轉心找工作,任何時候又可以去見工,並且可作休息。缺點是收入沒有,變成淨支出。先找工作再辭職可確保自己的收入,想找多久也不用擔心,但要請假見工便有點麻煩。

可以的話當然是找到工作後才辭工,但如果工作是你忍受不了,而自己的積蓄又可以維持生活一陣子的話,先辭工再找工作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。至少不用勉強自己在不喜歡的環境,跟討厭的人工作。

生活不只是包含工作和金錢的。工作只是工作,讓工作影響自己的生活,令自己不高興,只會令生活質素下降,就算有再多的收入也是徒然。財富只要足夠三餐溫飽便可,現在用了,遲點再掙回來,也是生活的一種態度。

亞洲週刊

+ 暫沒回應
為看了這篇 blog 在推薦某一期的亞洲週刊,因而買回來看。

閱後,感覺失望。

自己一向對政治話題興趣缺缺,本來看那推介的感覺是沒什麼政治話題的,自己也作好心理準備去看政治文章,但問題不在於政治不政治,而是覺得言之無物。就算是 blog 主推薦的文章,也沒覺得有什麼特別。

當中的「中國應學習日本什麼?」談及中日關係的發展,是全雜誌最好的一篇,但沒什麼深入的見解,感覺得平板。

其他如「扁拖李下水,為求政治解決」,短短的一篇文章,解釋陳水扁拿出李登輝貪污的證據,以圖脫罪。陳水扁的用意,根本是司馬昭之心,路人皆知,普通通的一篇文章嘛。

還有「歷史還給他公正解讀」,說的是某某文人寫文章被隱去,現在才被正名之類。因個人對他或文章沒什麼理解和認識,所以感覺不到什麼。那篇介紹政治學泰斗塞繆.亨廷頓 (Samuel Huntington)的還算可以,淨下其他的熊貓到台灣呀、葉公超被罷黜內幕呀之類,簡直如普通的八卦雜誌一樣,實在不明白好看在哪裏。

薄薄的一本,盛惠 $24,有點貴,不過當中廣告很少,每頁也滿佈文字,算是物有所值。而且它總比外國的雜誌便宜,記得以前買過 Fortune 來試看,要 $70。
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

Apple's Jobs

+ 暫沒回應
從未有一間公司的 CEO 是大眾如此重視的。

當 Apple 宣佈今年的 Macworld Expo 沒有 Steve Jobs 的份兒,由之前跑龍套的 marketing 副主席 Philip W. Schiller 代替,大家開始擔心他的健康,擔心會不會是病情復發了?因為沒有 Steve Jobs 的 Apple,大家不敢想像。

代替 Jobs 演講的 Schiller 根本不能代替他,根本沒有他的風度、幽默、氣質 (當然大家必須明白,這只是在找子罷了)。

雖然,Jobs 曾被自己創立的公司趕走,但自此 Apple 的業績便走向下坡。直至他的回歸,Apple才東山再起。現在的 iMac、iPod、iPhone、i 乜 i 物,也是在 Jobs 回來後出現的。

每次演講,大家也期待著,Jobs 會給大家什麼驚喜。每部新款的 iPod、新的 iPhone,以至 Mac OS 及 iTV,都令人驚嘆,令人想擁有。雖然價錢是荒謬地貴,也有不少為人詬病的地方,可它們還是一樣的受歡迎,一樣的「潮」,街上還是四處可見。畢竟,「有話題的產品才是好產品」。

Apple 能夠找到別人代替 Jobs,能找到這麼 innovative (以別人不能想像的方法製造產品),卻又如此 suborn (closed platform) 的人嗎?Jobs 的魅力,不是人人能代替的。

Apple 最重要的工作,是要在 Jobs 有什麼萬一的時候,找人代替 Jobs。

更新:
Jobs 請 sick leave 了:Steve Jobs Takes Medical Leave From Apple - TIME
蘋果股價即跌:Jobs's Leave Comes at Tricky Time at Apple - WSJ

延伸閱讀:
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

《Speaker for the Dead》

+ 暫沒回應
《Speaker for the Dead》,Ender Saga 的第二部。本書有的只是外星、外星人、星際旅行等,沒有第一部的不同科幻、戰爭場面。它主要以人類學、文化、心理的角度描寫人類遇見另一有智慧生物時的反應和行為。

「Speaker for the Dead」是本書的名字,也是書中的一個職業。Speaker 在受邀請後,了解並說出逝者的一生,讓人們了解死者。此職業是主角因消滅 buggers 後內疚,寫了一本叙述 buggers 的書而產生的。

今集故事定在第一集的三千年後,人類發現之前的 buggers 原來不是敵人,可惜已完全被消滅。主角變成大惡人,只以真名示人,因經常進行光速旅行,所以三千年對他來說只是二十多年,他只是三十多歲。他因為接到一個「Speak for the Dead」的要求,而前往住有另一有智慧的生物 piggies 的星球。

故事開始以人類發現並觀察 piggies 為開端。觀察 piggies 的科學家不能以人類的文化污染他們,所以建立圍網,以防人類的科技泄漏給他們,以最低限度的影響來觀察了解他們。

但如同 《Lost World》(侏羅紀公園的第二部)的中所說,「作為觀察者已經介入被觀察者的生活,不作出影響而觀察是完全沒有可能的」(只記得大約意思),其實圍網的作用不是保護 piggies ,反而是想隔離他們,不讓他們接觸科技。

每個文明之間會因為文化、生活情況、生體構造 (外星人)的不同,而產生誤會,以至乎恐懼。在第一集中,因為 buggers 不明白人類是獨立的個體,所以他們以他們的思考方式,殺了一兩個的人類,以知會人類的「Queen」牠們的接觸。人類認為 buggers 殺人,所以覺得他們是敵人,而滅絕他們。當中人類是害怕作祟。今集的 piggies 也是一樣,對人類來說是謀殺,對他們來說是再生。說起來有點像邪教,但這是他們生存的方式。

因為恐懼,所以建立網網,以不干預政策觀察了解外星人。但對外星人來說是隔離,讓他們每天看見「奇蹟」(新科技),但拒絕教授他們。其他星系的人類在知道有人類授予他們知識後,甚至乎想消滅整個行星。這是恐懼的表現。

主角最後「說」了其中一個 piggies 的「second life」,希望令人類了解 piggies 這生物,達到和平共處的地步。但要了解,談何容易?不要說跟外星生物的接解,就算同是人類,因文化、宗教不同,也會產生仇視敵意的。戰爭每天還在世界各地繼續。要充分了解、包容,實在不容易。
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

失眠

+ 暫沒回應
經常認為,要飯聚的話便聚在明天不用上班的日子嘛。

晚上跟朋友飯聚,談天說地,吃山珍海味。不知是否席間喝了不少茶的關係,現在睡不著。

躺在床上,想睡不能睡,腦子胡思亂想,身體躺得硬硬的。快要入睡,卻突然醒過來,開始口乾又開始肚餓。忍不住的起來上一會網,希望令自己累一點,快點睡著。

明天還要上班的說。若將飯局定在星期六的話,不用害怕明天沒精神工作,多好。

慘。明天一定很辛苦。
2009年1月3日 星期六

《The Chocolaet War》

+ 暫沒回應
讀完《The Chocolaet War》,不吐不快。

****** 含內容 ******

這是一個主角想對抗羣眾壓力的故事。在一間傳統的天主教學校,有一地下學生組織,勢力籠罩整個學校,甚至乎學校老師想義賣朱古力的活動進行成功,亦要找他們幫手。這組織認為其權力的絕對,不容許有反抗的聲音。當它要求學生做某些「功課」而他不能完成時,它會派出其成員幫手完成。所以當此組織要求主角拒絕賣十天的朱古力,而主角在第十一天還是不賣時,他們覺得自己的勢力被人挑戰了。

主角堅持不賣朱古力,令學校所有學生想,「啊,原來可以 say no 啊」。主角看到一海報上的語句:「Do you dare to disturb the universe?」,變成他的信念。他成為一個反學校、反勢力的英雄似的。但接著是「惡意」的反噬,先是儲物櫃被搗亂、在球場先被人攻擊、無聲的騷擾電話,然後是某麻煩學生的暴力對待,被人拳打腳踢。到最後的「競技場」決鬥,主角徹底的被「惡意」擊跨,「他們以後叫你做什麼便做什麼吧,不要管自己想不想了」。學校被還變得更以前一樣,宇宙還是照樣運行。

起先還以為這是一本勵志的書,說的是反抗成功的故事。就是因為有這錯誤的期望,到最後的「決鬥」,看到主角被擊敗,惡意者消遙法外,令人感到氣憤、無奈。暴力總是令人挫敗的,為什麼是被施暴者感到要藏起來,而不是施暴者呢?

暴力怎樣使人改變?最後的「競技場」決鬥,主角也是想報復才應戰的。在場的所有學生觀眾是瘋狂的,只懂叫「kill him, kill him」,在安全的距離看別人打鬥是爽快的。到最後甚至主角也變成野獸,「我究竟在證明些什麼」,然後被擊倒。「Disturb the universe」不是這麼容易的。

讀完此書,充滿對暴力的無力感。作者先讓你覺得好像反抗成功,然後慢慢的令你挫敗,以至覺得自己是錯的,然後是惡意與暴力的完美呈現,甚至老師也參與其中。反抗有什麼意思呢?主角後來也「後悔自己當初堅持不賣朱古力」。人的心理真的很脆弱。

學校如同社會的縮影,大家也只是想跟隨潮流。希望有別人照應,不希望自己成為例外的一個,於是聯群結黨,對不合群的人施以惡意、施以暴力。人人也為了利益,有意或無意間作出傷害別人的行為,甚至對這類行為袖手旁觀,覺得與己無關。在此書中我們看到世界,反抗世界,不是易事啊。堅持最後,也太困難了。
2009年1月2日 星期五

做騷

+ 暫沒回應
高官消費,每人幾千,真的可刺激市民的消費意慾?
刺激消費,身體力行,但是不是人人也有如些餘裕?
你買相機,我買麵包,對刺激香港經濟真有幫助麼?
未得溫飽,未知將來,星斗市民怎能作出無謂消費?
做政治秀,浪費金帑,高官們不如多想其他方法吧。
2009年1月1日 星期四

不是王子 的 《Prince of Persia》

+ 暫沒回應
忘記之前的《Sands of Times》系列吧,全新的波斯王子已經推出了。

今集的畫面用了卡通渲染的效果,遊戲畫面有點像卡通的感覺。對此個人覺得不錯,而且不用太高電腦配備便可有高質素的表現。但人物跟背景間的處理卻有點突 兀,人物好像貼在背景上的,變得奇奇怪怪。加上女主角的外貌設定正常化 (膚色較黑、沒有過大的胸部、短髮),樣貌普通,一加上奇怪的背景,令糕飛在最初看到這遊戲畫面時已經不想玩了。

(人物跟背景好像不夾似的)

但玩下去,又覺得不錯嘛。

這遊戲的情節跟之前的系列完全沒有關係。故事的主角是一個盜墓者,在風砂暴中找尋載滿賊贓的驢子時,巧遇女主角 Elika。命運巨輪開始轉動,邪神 Ahriman 被釋放,主角唯有協助已有Ormazd 力量的 Elika ,將邪神封印。

(女主角 Elika)

遊戲跟之前的玩法差不多,都是要四處爬牆、跳來跳去、在牆上奔走、打敗人等。初玩時發現畫面有什麼特別嗎?對了,為什麼找不到 HP 值的顯示?

跟時之砂不同,這次不能逆轉時間,但若不幸從跳牆失敗墜下,或被敵人打敗時怎麼辦呢?別緊張,今集的王子是不會死的。快要跌死麼?公主會飛身救你。快被敵人打敗麼?公主會使出魔法,轟飛敵人。所以 HP 根本沒有需要。

遊戲需要主角跟 Elika 的合作才能通關, Elika 可幫人你進行二段跳,或攻擊敵人。憑這個二人合作模式,已經跟以前的系列不一樣了。兩人之間還可以對話,從中了解遊戲背景和情節,有時還有些無聊對話。此設定原意是很有彈性,可讓你想跳過對話 (乾脆不對話),或繼續對話 (不斷按對話鍵),但對糕飛這些對故事非常有興趣的人來說,不斷的按對話鍵很麻煩,要說就說嘛,為什麼要不斷按對話鍵呢?


玩下玩下,又覺得,太悶了。

本來玩了一兩小時,感覺還是很好玩的。打鬥還算緊張,控制系統簡單,人物動作華麗。但再玩多一會,卻覺得悶了。為什麼?因為每完成一個關卡,便要收集 light seeds,要收集足夠的 light seeds 才能開啟其他關卡。問題是 light seeds 是要你在那關卡跳來跳去、四處走動才能收集足夠數目的,有些更要待有某些能力時才能才回來收集的,令同一關卡不知要重覆多少次。這樣延長遊戲時間,還不如弄多些關卡出來吧?

其次,戰鬥只是一對一,沒有多人圍毆的場面。敵人了無新意,經常都是同一樣貌同一招式。連招雖可增加可玩性,但遊戲不會 game over,敵人又不多,令刺激緊張感大減。機關更可憐,只是牆上有些觸手阻擋玩家的前進。

白白浪費這好玩的遊戲。


評分:
畫面:8/10
故事:7/10
好玩度:5/10
耐玩度:6/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