糕飛.想點三十而立.努力發奮

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

禮儀師之鳴奏曲

+ 暫沒回應
禮儀師,即類似死人化妝師,工作是將死者化妝成生前的樣子,清潔遺體,以準備放進棺中。主角大梧,因為應徵「旅程歸途助理」而誤打誤撞入行,經過一場又一場的葬禮,明白禮儀師的重要性:就是將死者「回復」成在生時的模樣,令生者可對死者作最後的餞別。

但這樣的職業,卻是別人看不起的一種。他的朋友不想跟他說話,說那是「不正經」的工作;他的客人在訓示兒子時也說「是不是想將來做他 (大悟)的低下工作?」;甚至大梧的老婆覺得他「骯髒」而回娘家。是不是因為這是「每天要摸死人」的工作,所以大家才覺得有問題嗎?「我會死,你也會死」,這樣的工作會被人討厭,是因為大家都拒絕接受死亡的事實嗎?

幸好,誕生與死亡皆可將生者的距離接近。妻子因懷孕搬回來,而澡堂的大嬸的去世,令妻子看到大悟的工作,被其所感動,開始接受他的工作。最後,在替親生父親「納棺」化妝時,終於記起父親的樣子,並原諒了父親。

全套戲最令人感動的地方,是令大悟開始明白禮儀師的意義的那一場葬禮。大悟他們因遲到,令舉辦葬禮的家人大發雷霆,但大悟的老板的專業技術,將死者變得如在安睡的人一樣,令家人本來在抑壓著的情緒,自然流露出來,最後主人更多謝大悟他們。我想,禮儀師的工作其實跟心理輔導差不多吧。死者的親人因為死亡的事,心情已很悲傷,再加上葬禮事宜令精神緊張,心情根本不會好吧?但透過禮儀師,親友們可看到他們所熟悉的死者的樣子,心靈被適當的安撫。這全都要靠禮儀師的功力。

反而後來大嬸的納棺場面帶給我的感動,是友人和妻子開始明白大悟的工作意義,開始接受他,是那種冰釋前嫌、解除誤會的那種感動。最後的父親納棺,也帶不出太大的感動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一開始主角放棄演奏師的工作時想,「或許一開始大家認定的夢想並不真是大家的夢想吧」,當放棄演奏時,反而有鬆一口氣的感覺,這真的是值得深思的說話。是不是夢想,誰知呢?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?人想法什麼的,在時間的洪流中根本不重要,重要的是,我們在有限的知識中,做出當時最好的決定,並不後悔地往前走便可以了。

電影的缺點是很多地方也缺乏描述,如大悟為什麼要堅持他的工作、妻子離開後大悟又像毫無所謂似的繼續工作,還有主線的父親,也描寫得太少了。雖然電影名稱叫鳴奏曲,但是當中的演奏又不多。不過,它還是值得再看的一部電影。